本帖最后由 可乐芽孢期 于 2012-10-6 20:14 编辑
#25m撸主的话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和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慎重观看。
#44m名词解释
人体塑化技术,即是一种把人体器官组织里的水分用液体硅树脂混合物替代,把人体变成能永久保存的标本的技术。由德国解剖学家冈瑟·冯·海根斯发明。
(没错这个大叔就是解剖学视频里讲课的那个德国大叔。)
#44m巩特尔·冯·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博士人体塑化技术介绍
哈根斯出生在波兰西部。他从小就患有血友病,曾经住院近一年。他后来表示,那段时间自己孤独无助,但天天目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令他想成为一名医生。14岁的时候,哈根斯在叔叔的农场里解剖了一头小牛。 1970年,他被获准进入联邦德国,开始在卢果科大学医学院求学,并尝试进行了很多次用酒精保存人体标本的工作。此后,哈根斯前往海德堡大学病理和解剖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直到1977年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他此后的精力都在和这种技术及其引来的各种是非打交道。
最初,生物塑化技术只是被用来保存小的生物标本。后来,哈根斯改善了技术,于1993年成立了海德堡生物塑化研究所,开始用于人体标本制作。每一件标本都至少要花费1500个工时。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剖学、胚胎学、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影像学、生物学、法医学和博物馆等多个领域。
生物塑化技术解决了全球医学院解剖研究的很大难题,如难以得到标本,难以切片等等。随着业务的逐渐壮大,哈根斯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销售生物塑化材料。1983年,罗马天主教会请求哈根斯帮助生物塑化保存一位中世纪神学家的脚跟,这是哈根斯第一次和医学界之外的人打交道。1988年,哈根斯注意到一位夜间看门人在巡查时被一组生物塑化的组织深深吸引,他于是尝试在德国举行了一场小规模展览。展览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哈根斯开始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接触,希望展出自己的标本。1995年,一所日本大学终于接受了这个展览。哈根斯最先只计划对小众的医学专业的人开放,然而在展出的两个月中,人们口口相传,纷纷前来观看,最终游客人数超过了40万。主办方决定将展览延期长达3年,最终,这次展览一共接待了2900万名参观者。
“日本之后,一切都变了。”哈根斯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1977年展览在德国举行,他也首次碰到了来自宗教界和医学伦理界的强烈批评。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他说,有的人因为宗教原因而反对,有的人则因为人为剥夺了死者的尊严而反感,也有人反对展览剥夺了身体和死亡的独一性。不过,哈根斯还是把展览做了下去,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夸张。有的展览中,他让标本以文艺复兴解剖素描的形式呈现,有的展览中,他制作戴帽的标本以向绘画大师伦勃朗致敬,只因伦勃朗绘有名作《杜普医生的解剖课》。整整15年来,哈根斯本人也一直都戴一顶类似伦勃朗画中人物的帽子,但他本人表示,这顶帽子和伦勃朗无关,而更多是与英国功利主义主义哲学家边沁有关,哈根斯称其对死亡的哲学观影响了自己。“我的自我认知一直与这顶黑色帽子有关。”他说。
目前,展览已经在世界各地50多个城市进行了展出,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引发争议。在英国,人们反对哈根斯公开展示人的尸体来收费。2000年在伦敦,一名大学讲师曾将展品砸了个粉碎。在德国,有人将哈根斯与纳粹联系起来。有段时间,哈根斯甚至被禁止进入慕尼黑城。不过,这些都没法阻止“人体世界” 系列展览的成功。仅2002年6月到9月,就有55万名游客观看了伦敦的展览。
也有很多人对于展览所用尸体来源提出了质疑。但哈根斯一直坚持,所有展出的标本都来源于自愿捐赠。每一场展览后,都会有人留下自愿捐赠的留言。对于众多关于展览的质疑,哈根斯也多次回应,表示展览不仅有着教育价值,而且也有着公共健康宣传的益处,比如展出最多的一件展品是吸烟者被熏黑的肺部。
随着“人体世界”系列展览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同名网站也受到了追捧,2007年上半年,其网站访问量就达到了2000万。哈根斯的经济收益也随之猛增。《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1999年到2006年之间,他的净收入达到了4000万美元。不过,他表示,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重新投放到研究所和生物塑化中心。
他是为解剖学做教具。
他的灵感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家的作品。
他的绝大多数人体标本是在中国塑化的(据说他雇佣了200名中国工人),这项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非常耗时,一年的时间只能做出一具标本(他的专利到期后,这项技术由美国人D·康宁改进,只需花原来1/10的时间)。
尸体塑化大约需要50000美元。
生物塑化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它通过一种真空过程,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对生物标本进行渗透,所用多聚物的种类,决定了浸透了的标本的光学性能(透明或不透明)和机械性能(柔软和坚韧)。塑化技术可以使标本的表面保持其原有的状态,并可在显微镜水平保存细胞的结构,塑化标本干燥、无味、耐用,可以长久保存,且易于学习。
#44m塑化技术分类
(1)硅橡胶浸渗技术,主要用于教学标本的制作,制作出的标本柔软而坚韧,应用最为广泛;
(2)多聚化乳胶技术,主要用于考古中的木制品和厚的躯体断层标本(>1cm)的制作,标本不透明且坚硬;
(3)环氧树脂技术,主要用于薄的躯体和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标本透明且不同组织的颜色也不同;
(4)聚酯共聚体技术,原主要用于脑的断层标本的制作,它可以将灰质和白质明显地区别开,现已取代环氧树脂技术。

#44m生物塑化技术的流程
1.储藏 要经过浓度为20%的福尔马林灌注,然后在福尔马林的真空包装里放置至少4个月的时间,之后才可以解剖或运输。福尔马林在此起到的作用是固定,杀菌。
2.解剖 将尸体肌肉组织当中容易腐烂的脂肪物等一一剔除,暴露出来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清理一具人体标本,平均需要1500到2000个小时.
3.脱水 将解剖后的尸体泡在箱子里进行脱水.生物塑化技术在这之前,尸体已经被浸染了福尔马林,因此要在低温的丙酮浸液中把福尔马林排除,用丙酮进行置换。
4.切片定型 在冷冻状态下,可以用锯把尸体切成3.5厚的切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切片区别受损与正常的器官.如吸烟的肺与正常肺的区别,脂肪肝与正常肝脏的区别等。尸体冷冻切片后做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工作人员用小夹子、钢针、针头、木头等用具把脱水的尸体一点一点地摆成造型.这时人体标本的肌肉干而涩,没有一点弹性,一根根红色血管及肌肉组织清晰可见。
5.真空置换 人体的70%是液体.利用塑化标本化技术,可以使尸体组织内的液体通过一个特殊的真空过程由活性塑料如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合树脂置换出来.但人体细胞及人体的本来面貌即使在显微镜下观察都仍旧保持其保存前的状
态.这个过程主要分四步进行:固定.脱水.强制浸渗.硬化.经过丙酮置换的标本被放进舱内,用硅橡胶气体熏蒸4个月,在催化剂和负压的作用下,其中的丙酮就慢慢被有机硅置换出来,最终成为无毒,无味,能长久保存的成品标本.
话说以前有认识的女生 兴奋的去看了尸展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艺术
@@22!!@@22!!重口味
他办的展览还有一些周边,大概就是很可爱而且无害的玩偶什么的
但是肚子下面的拉链拉开之后里面都是内脏
不过我觉得这玩意挺萌的@@9!!
...............艺术品.....................么?
想起了前几天吃的猪肉腩····················
为嘛我想到了PP···
不过图真的好美!
好厉害
有点恶心!!!
太艺术了吧~~
我看过巩特尔·冯·哈根斯的解剖教学的视频~~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这些照片里的造型都主要是表现出在我们进行这些运动时人体的器官与肌肉的状态~ o(* ̄▽ ̄*)o 这样做的很明显~
卧槽好技术啊!!!!!
好厉害~~~
但是这些照片里的造型……略恶趣味啊……或者说艺术感好强@43#
2012/10/26 0:00 楼上已阅 MARK
很久之前看过...当时很崇拜他呢
Σ(`д′*ノ)ノ 突然发现自己把帕金森打成了帕金斯什么的!
那东西看写的工艺什么的就很复杂,而且需要更多时间保存时间也更长,所以会那么的贵。
记得窝们医学概论的老师也说尸体的事儿了,主动捐献的就没几个,尸源什么的也很少而且正规的来源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