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中等学校教师人际交往能力
1、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反思能力。作用:对教育工作的作用、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
2、怎样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谈话习惯(运用礼貌语言、善于倾听、把握谈话主题、把握谈话机会);
3、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包括(交往认知能力)、(移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
4、移情能力是指教师以同情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以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来为学生考虑。
5、提高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关注(学业进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心理发展)、尊重、信任、
6、(案)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这一段有个案例,下面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答,这些课堂表现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映。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取自己讲课的反馈信息,从自身找原因,调整自己讲课的方式方法,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实看法,并要关注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对学生建立起兴趣和信心。、
7、(案)在尊重这个方面也有案例,下面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内容
由于师生间所处的地位差异,常令教师有种错觉,认为自己在学问、阅历上都多于学生,而不自己觉地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在学生之上。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的平等,不能因为常识、地位、财力等方面的差别而分等级。所以教师只有接受了学生与自己在人格上平等这一正确观念,才能自觉地、自然地尊重学生。
8、对学生信任是教师提高和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
9、教师的正式群体是指经过上级批准成立或社会认可成为社会或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单位,如教学单位、科研单位。
10、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交往能力包括相互理解能力、相互学习能力、相互支持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其原则是:尊重、竞争与合作
11、教师之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善,交流彼此在教育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从而提高每个教师的教育能力,问这种能力属于哪种能力?(相互合作能力)
12、要想取得领导的信任需要具备哪几方面的品质和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出色的工作能力;取得领导支持的能力。
13、要提高教师与学校领导的交往能力应遵循哪些原则?服从领导分配;支持领导的工作;加强相互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14、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时要遵循哪些原则?(案)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及时、经常沟通;与家长协商教育学生的方法。
教师遇到“溺爱型”家长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否则可能使孩子缺乏必要的抗挫能力和独立意识,长大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教师遇到“粗暴型”家长时,要以劝告、帮助为主,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劝告家长改变教育学生的方式,因为暴力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遇到“放纵型”家长时,经引导他们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青少年如果离开了父母的爱,会更容易沾染社会上的恶习。所以,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不同交往策略将有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